导航:首页>> 最新资讯>> 从准入门槛到制度博弈:美欧港稳定币监管策略对比

从准入门槛到制度博弈:美欧港稳定币监管策略对比

4小时前 3 技术

稳定币正加速确立其在数字金融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地位。随着流通规模攀升,各主要法域也在加快监管布局,试图在制度重塑中占据主导权。尽管美欧港均强调「合规优先」,但在制度设计、市场定位与技术整合上,已逐步走出三种路径分化的监管范式。这种分化不仅关乎本地金融治理逻辑,更将深刻影响全球稳定币市场的格局演化与制度边界。

核心对比分析:三大法域监管路径的制度差异与战略意图

全球主要司法辖区正在形成三类典型策略:欧盟试图以 MiCA 框架推动市场统一与制度融合;美国聚焦金融主导地位,通过立法将稳定币纳入联邦金融基础设施;中国香港则在审慎监管下推进有限开放与代币化实验。以下对比三者在监管理念、制度架构与市场目标上的核心差异。

欧盟:以制度统一构建加密内部市场

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试图以一套统一监管框架贯穿整个欧洲经济区,将加密资产市场纳入现有金融秩序。MiCA 架构清晰,覆盖范围极广,包括所有类型的加密资产(如电子货币代币 ETMs、资产参考代币 ARTs)以及各类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s)。

欧盟牌照与准入门槛采用「护照制度」一家企业在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获得 MiCA 许可后,其服务便可通行整个欧洲经济区(EEA)的 30 个国家,极大促进了市场统一。

这种顶层设计快速推动了市场合规进程。截至目前,据行业专家初步统计已有超过 50 家机构获得相关许可,初步建立起受监管的稳定币生态。然而,MiCA 对储备金的严格限制(如禁止付息、限制投资范围)也压缩了盈利模型,引发部分机构对可持续性的担忧。尽管如此,统一的市场入口和制度确定性,仍吸引 Coinbase、BBVA 等跨界参与者加速布局。

美国:从监管碎片向联邦整合演进

美国的稳定币监管策略则更具地缘金融战略意图。《GENIUS Act》等提案试图将稳定币纳入国家清算与支付体系,赋予其「美元网络延伸」的角色。当前监管由联邦与州政府并行主导,多数稳定币发行仍通过州级牌照运营。但伴随稳定币体量的增长,联邦监管正强化对系统性发行方的直接介入。

拟议中的制度框架强调储备金安全性(如 100% 国债覆盖),并推动大型稳定币发行商申请银行资质与主账户(Master Account),以接入美联储清算网络。Circle 与 Ripple 的银行牌照申请即属此类探索。这一模式虽不允许稳定币支付利息,但通过与银行业务融合,有望构建基于信贷、托管与金融中介的新盈利路径。

中国香港:在高门槛下推进有限开放与代币化实验

中国香港在稳定币监管上采取审慎而务实的策略强调审慎推进。在即将 8 月生效的《稳定币条例》中,金管局预计首批仅发放个位数牌照,突出「先立后破」的制度导向。香港要求 100% 高质量储备,禁止将储备用于风险性资产管理,强化稳定币作为支付与清算工具的功能性定位。

这一高度安全的制度设计压缩了传统盈利空间,但香港正通过监管沙盒项目(如 Project Ensemble)推动稳定币在真实世界资产(RWA)上的应用试验,包括债券、碳信用、供应链金融等。同时,香港在人民币稳定币(CNHC)上的角色也日益明确,其试图通过「境外离岸+链上发行」的双轨机制,为人民币国际化探索新路径。

跨领域影响:塑造数字金融新秩序

随着全球稳定币监管逐步清晰,这一资产类别的制度边界与市场角色将被重新界定。从宏观层面看,合规路径的分化不仅反映了各国金融治理理念的差异,也在重塑稳定币的竞争格局、盈利逻辑与技术路线。

首先,监管的明确化正将「合规身份」本身转化为最重要的市场资产之一。牌照不仅意味着准入许可,更决定了机构能否接入关键清算网络、获取银行合作、吸引机构客户与风险资本。目前市场已出现明显的集中趋势:具备银行资质、合规能力与结算能力的头部机构正在占据优势地位,比如 Circle 与 Ripple 等正积极申请联邦级金融牌照,以掌握稳定币发行、托管与流通的全链条权限。监管红利由此变成一种市场门槛,也在加速不具资质者的出清。

与此同时,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也在迫使稳定币项目调整盈利模式。传统依赖息差与储备金利息的收益结构正受到储备构成限制、支付利息禁令等政策约束。在这种压力下,稳定币的价值逻辑开始向「服务化」演化:其功能不再是单一货币替代,而是被嵌入跨境支付、资产托管、链上清算等更复杂的金融流程中。利润空间将更多来自周边服务、链上资产组合(如 RWA)以及运营效率提升。这类转型亦反映了稳定币从「单一产品」向「平台型能力」演化的早期迹象。

监管的清晰化还在倒逼底层技术架构走向标准化。以 Cobo 等基础设施服务商为例,正在将链上托管、清算、风控、出入金、KYC、跨链互通等能力模块化封装,向机构提供「即插即用」的发行与流通组件。这类服务不仅降低了稳定币项目的合规准入门槛,也使非加密原生企业(比如 Web2 转型企业)得以快速嵌入相关能力。技术抽象与合规要求在这里实现了动态配合:监管定义边界,技术供应方负责转译成可执行的接口,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更宏观地看,稳定币正在成为全球货币竞争的新战场。美国以《GENIUS Act》推动美元稳定币接入联邦清算体系,强化其全球结算优势;欧盟借助 MiCA 打造统一监管,提升欧元在数字经济中的战略权重;中国则结合人民币稳定币的「境内离岸」与「境外离岸」双轨架构,推动人民币资产链上化与跨境应用。这些差异化路径正在引导稳定币市场沿着地理与制度维度加速分层,并可能对小国货币主权、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带来持续影响。

然而,监管明确并不自动意味着广泛采用。稳定币是否具备大规模落地的潜力,仍取决于其是否能在「可信」之外,实现「可用」。技术复杂性、合规负担与地区间对结算效率与消费者保护偏好的差异,构成了实际部署中的现实壁垒。最终,如何在不牺牲监管底线的前提下,简化用户体验、降低使用门槛,将决定稳定币是否能在日常支付与价值存储中获得主流地位。这是监管与技术需要共同解决的最后一环。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最新快讯
来源:jinse
时间:2025-07-15 04:03:00
金色财经报道,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一个主要由民主党领导的州联盟起诉特朗普政府,指控其扣留国会批准的约68亿美元的教育经费。来自24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总检察长或州长在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的联邦法院提...
来源:jinse
时间:2025-07-15 04:02:04
金色财经报道,美银:我们认为,像Stripe这样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或是以太坊平台,可能是推动数字资产之间互操作性的新渠道。
来源:jinse
时间:2025-07-15 03:47:00
金色财经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伊斯梅尔·巴加埃当地时间14日说,伊朗目前没有与美国围绕核项目开展谈判的明确时间。就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会晤的安排,巴加埃说,迄...
来源:jinse
时间:2025-07-15 03:46:05
金色财经报道,加拿大投资公司 Digital Commodities 宣布完成最后一轮总额为 200 万美元的私募融资,该轮融资已全部认购,资金将用于购买比特币和黄金。
来源:jinse
时间:2025-07-15 03:02:01
金色财经报道,据 NLNico 披露,加拿大上市公司 Sixty Six Capital Inc 通过 ETF 增持了 6.1 枚比特币,目前其在 ETF 中共持有 132.8 枚比特币。公司计划不久...
最新文章
作者专栏 查看更多>
金色财经
金色财经
7601
文章
539094
浏览
21656
访问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24h成交额
1 BinanceBinance ¥1,527.57 亿
2 BybitBybit ¥576.23 亿
3 Coinbase ExchangeCoinbase Exchange ¥71.57 亿
4 OKXOKX ¥519.71 亿
5 UpbitUpbit ¥77.13 亿
6 KrakenKraken ¥43.20 亿
7 BitgetBitget ¥494.79 亿
8 RaydiumRaydium ¥11.50 亿
9 BitfinexBitfinex ¥6.09 亿
10 Uniswap v2Uniswap v2 ¥3.72 亿
查看更多
行情行情 行情  平台 平台 平台 首页首页 首页 观点观点 观点   快讯  快讯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