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DJT.O)宣布拟通过发行普通股与可转换票据筹集25亿美元,用于构建企业级比特币金库,此举不仅标志着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家族在加密领域的激进布局,更折射出白宫权力与私人商业利益的复杂博弈。尽管该集团否认了此前《金融时报》关于30亿美元融资的报道,但其加密战略已引发市场剧烈震荡与监管争议。
根据公告,此次融资分为两部分:15亿美元普通股发行与10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后者以35%溢价设定转股价格,旨在吸引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若完成,集团加密资产储备将超30亿美元(含现有现金类资产7.59亿美元),规模仅次于MicroStrategy。然而,这一计划与早前媒体报道的30亿美元目标存在出入,集团指责《金融时报》报道失实,但未否认加密投资的核心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已通过发行迷因币($Trump、$MELANIA等)收割超20亿美元市值,尽管90%投资者亏损(嗯小编也是亏损中的一员),但其家族控制的代币份额仍带来巨额账面收益。此次融资被视作“加密资本化”的延续,试图将企业资产与比特币价格深度绑定,形成“加密资产增值→股价上涨”的闭环叙事。
特朗普政府的加密政策呈现明显的“公私联动”特征:
1.国家层面: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成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初期以政府没收的20万枚比特币(价值约180亿美元)为基础,禁止出售并计划通过《比特币法案》进一步法定化,目标五年内储备100万枚比特币(占比特币总量5%)。这一政策被解读为将比特币纳入美国经济主权框架,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2.企业层面:特朗普媒体集团加速布局加密金融,包括推出加密货币ETF、投资去中心化金融品牌TruthFi(预算2.5亿美元),并与Crypto.com、Anchorage Digital合作托管资产。其子小唐纳德管理的信托基金持有集团53%股份(价值30亿美元),进一步强化家族对加密资本的控制。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试图通过政策扶持与企业行动形成协同效应:政府为加密行业提供合法性背书,而家族企业则借助政策红利实现资本扩张,甚至可能通过稳定币USD1(由World Liberty Financial发行)渗透传统金融体系,形成新型美元霸权工具。
尽管特朗普宣称“将美国打造成世界加密货币之都”,但其策略面临多重挑战:
-利益冲突质疑:总统家族直接参与加密资产发行与管理,涉嫌利用公权力为私人商业利益赋能。例如,特朗普币晚宴邀请前220名持有者密会,被批“政治献金通道”。
-市场波动风险:比特币价格近期在10.8万至11万美元间剧烈震荡,高杠杆持仓(如巨鲸James Wynn的40倍多仓)加剧爆仓风险。企业若重仓比特币,可能因币价波动引发财务危机。
-监管真空隐患:美国多州虽推进“比特币储备法案”(如亚利桑那州、伊利诺伊州),但联邦层面对稳定币的监管仍存漏洞。《天才法案》将稳定币合法化,却未明确政府信用背书责任,恐引发“大而不能倒”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特朗普的加密战略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1.美元霸权博弈:稳定币若广泛流通,可能削弱传统美元结算体系,但美国试图通过锚定美元的数字货币巩固霸权。矛盾的是,欧洲正加速数字欧元布局,以抵御加密美元化冲击。
2.国家储备竞赛:捷克央行拟将5%外汇储备(约70亿欧元)配置比特币,成为首个公开涉足加密资产的西方央行,反映特朗普政策的外溢效应。
3.技术主权争夺:迪拜推出中东首个合规房地产代币化项目,中国加速数字人民币试点,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竞争白热化,加密资产成为地缘经济新战场。
特朗普政府的加密战略,本质是一场政治权力、商业利益与技术创新交织的超级实验。其短期目标或是为2026年中期选举筹措资金,长期则试图重构美国在数字时代的金融霸权。然而,这种“公私利益捆绑”的模式若失控,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市场动荡与信任危机。正如《纽约时报》所言,加密货币正在发动一场“金融政变”,而特朗普既是这场革命的推手,也可能成为其代价的承担者。
注:本号分享或转载的所有文章旨在传递行业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欢迎关注察访区块链及时获取更多价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