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金色财经主办的Twitter Space直播活动圆满落幕。本次直播以《黑琥珀》第一季收官为契机,邀请多位币圈资深从业者及短剧出品方代表,围绕短剧创作、加密市场投资经验、Web3内容生态等话题展开深度讨论。以下是嘉宾观点整理:
作为首部聚焦加密领域的短剧,《黑琥珀》以电影级制作水准和紧凑的剧情引发了广泛关注。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观剧体验。
1. 比特厂长:代入感与行业映射
厂长坦言尚未追完全剧,但已对前几集印象深刻。他认为,剧中场景与币圈真实经历高度重合,例如“俄罗斯轮盘赌局”式的开场和角色间的利益博弈,让他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此外,剧中融入的行业现象(如项目空投、市场波动)也让圈内观众产生共鸣。“这部剧让外界看到加密行业正逐步进入主流视野,未来或许能吸引更多圈外人关注Web3。”
2. 戈多:颠覆传统短剧的标杆之作
戈多直言,此前币圈短剧大多“尴尬到难以直视”,但《黑琥珀》打破了这一印象。从片头剪辑到演员选角,该剧均展现出专业水准,尤其是角色塑造的“记忆点”令他称赞:“男主被形容为‘一头野兽’,瞬间立住人设;男女主在茶水间的对话埋下伏笔,让人对后续剧情充满期待。”不过,他也指出剧集时长过短,建议未来拉长叙事节奏,深化剧情层次。
3. Ecofol(Meta Space合伙人):Web3内容的天花板
Ecofol认为,《黑琥珀》是币圈短剧的“荣耀之作”,其拍摄质感、剪辑水平和伏笔设计均达到行业顶尖水准。他特别提到剧中埋下的宏大世界观,认为后续可延展出多季内容。“这部剧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Web3与传统影视工业结合的实验,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4. Kiki(Twinkle):用户共创与互动尝试
作为短剧出品方,Kiki透露团队在首季中尝试了“内容+互动”的Web3模式,例如主角投票、大转盘空投等玩法,以增强用户参与感。播出后,社群中涌现出大量二创内容(如表情包、混剪视频),甚至吸引了圈外观众对Web3产生兴趣。“未来计划通过链上激励和任务系统,进一步推动用户深度参与内容创作,甚至决定剧情走向。”
面对瞬息万变的加密市场,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资金配置逻辑与风险控制心得。
1. 比特厂长:定投比特币与港股打新
厂长将90%资金用于定投比特币,坚信其周期性规律:“每四年减半带来20倍涨幅,下一波高点或达30万美元。”此外,他深耕港股打新。
2. 戈多:期权交易与早期项目押注
戈多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策略,大量资金投入比特币期权和DeFi项目。他近期重点关注BounceBit(BTC再质押协议)和Believer平台(孵化早期互联网项目),认为这些领域可能复制AI赛道的爆发潜力。“归零风险可控,但一旦跑出黑马,回报惊人。”
3. Ecofol:工具化研究与顺势而为
Ecofol坦言对市场趋势“不够敏感”,更多依赖交易工具和分析社群动态。他建议新手关注平台币和迷因币热点,同时保持灵活:“币圈热点轮动快,需懂得断舍离,及时切换赛道。”
如何将Web3特性与内容创作结合?嘉宾们提出了创新设想。
1. 用户共创与DAO治理
Kiki透露,团队计划开放剧情投票和角色客串,甚至将部分IP元素(如道具、台词)铸造成NFT,赋予用户内容所有权。“未来或引入链上激励,让观众从‘观看者’变为‘共建者’。”
2. 工业化制作与低成本试错
针对DAO治理可能增加的拍摄成本,Ecofol建议借鉴虚拟拍摄技术,实现“即拍即剪”,降低多剧情线开发难度。此外,他提出将剧本融资Token化,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创作,打破传统影视的套路化困局。
3. 爽剧模式与圈层突破
厂长呼吁拍摄“普通人逆袭”题材,通过真实案例展现Web3的造富效应:“一个草根如何通过撸空投、打新赚到第一桶金——这种故事最能引发共鸣。”戈多则希望融入更深层次的角色成长,例如自卑与自大的矛盾体,映射行业从业者的心路历程。
嘉宾们的回答展现了币圈人的多元性格与理想投射。
戈多:偏爱“自卑且自大”的复杂角色,如《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经历挣扎后与自我和解。
比特厂长:想演“扫地僧”,隐喻币圈打破阶级固化的力量。“这里不问出身,抓住机会就能逆袭。”
Ecofol:倾向“爽文男主”,一夜暴富后为所欲为,满足观众对财富自由的想象。
本次直播不仅揭开了《黑琥珀》的创作幕后,更展现了币圈人对行业的热爱与思考。从投资干货到内容创新,嘉宾们的分享为观众勾勒出一幅Web3与影视融合的蓝图。正如Kiki所言:“我们不想只做内容消费者,而是构建一个参与即创造、创造即收益的生态。”
随着第二季筹备启动,这部“加密版《权力的游戏》”能否引爆更大风潮?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位观众的参与中。
直播回放链接:https://x.com/i/spaces/1PlJQMAkRDXJE
备注: 本文基于嘉宾的直播讨论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