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赛场,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在一片”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吐槽声中,香港稳定币的实际需求与应用场景也正在受到质疑。
2024年3月,香港金管局宣布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同年7月,金管局在结束了为期数月的公众咨询后发布咨询文件,为后续的草案进行铺垫。2024年12月6日,香港政府于宪报刊登了《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12月18日提交香港立法会完成一读。
香港对稳定币持牌人有实体要求,要求申请牌照的机构必须是在香港设有实体公司,或在香港以外成立为法团的认可机构;持牌人必须有至少2,500万港元的最低缴足股本,储备与赎回亦有规定,持牌人必须确保储备资产市值在任何时候都至少相等于其流通面值,禁止分数储备模式,即至少具备1:1的全额资产储备,且储备资产必须与其他资金隔离,并定期向公众披露储备资产详情;赎回自由,持牌人必须向提出有效赎回要求的持有人支付指定稳定币的面值,不得附加繁琐条件和不合理费用。稳定币销售主体也有限制,稳定币发行持牌人以及获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是主要的销售主体。
尽管存在诸多差异,对香港本身而言,稳定币的立法,仍意义深远。一方面,本次立法正式将法币稳定币纳入监管框架中,再度完善香港本土的虚拟资产监管机制,法币与稳定币的合规出入金被打开,可有效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与Web3的弥合,吸引传统机构与用户参与,既是一次政府与市场联动的有益尝试,也为虚拟资产行业蓬勃发展提供了驱动;另一方面,港元稳定币的强势入驻也填补了市场空白,当前市场超过99%的稳定币以美元稳定币为主,港元的加入占据了新的生态位,既降低了美元稳定币的依赖度,提高了支付方面的安全性与自主权,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充当中美货币桥梁。实际上,在美元辐射力在加密领域持续增强的背景下,融入稳定币生态也是维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的必要途径。此外,港元稳定币的推行,也为香港资产代币化打开了空间,后续该领域将有望涌现更多实例。
上币数量也可见一斑。以香港规模最大的持牌合规交易所HashkeyExchange为例,上币总数仅为19个,其中,散户可购买的仅有4个,分别是BTC、ETH、LINK以及AVAX。同类型对比美国合规交易所Coinbase,可交易资产达到294个,远超Hashkey。
对此种情景,市场对香港的加密产业,时常透露些许“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遗憾。仅从这次法案来看,尽管媒体报道不断,但市场的关注度却非常有限,甚至有人质疑又是一次牌照的买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比特币突破11万美元的新高后,彭博社的文章直指原因是美国的稳定币法案,却对同一时间的香港稳定币条例着墨缺缺。
另一方面,本次稳定币的出台,均开启了资产代币化的新浪潮,但对于当地的CBDC而言,却是极大的挑战。实际上,早在美国当局明确拒绝发行数字美元后,全球部分国家就对CBDC产生了犹疑,核心是大部分国家的法定货币,与美元强关联,若无数字美元,CBDC结算极易成为无根之壤。而美国本次稳定币法案,也再度宣告数字美元的幻想终结。
内地与香港紧密相连,对于港元稳定币能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问题,市场也产生了热议。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肖耿则在采访中表示,中国香港合法发行稳定币,还意味着将来会有与人民币挂钩的并由中国香港监管的稳定币资产管理平台,将推动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邱达根议员在法案审议中也表示道,香港考虑将人民币纳入法定稳定币。另一方面,提到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也是摆脱不了的话题。虽然进入2025年以来,北京、广州、上海、浙江等多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发展计划,应用工作部署也从统筹规划呈现出细化与实施性强的特点,场景应用迈入精细化融合阶段,但从顶层来看,数字人民币却似乎有所降温。
援引移动支付网数据,纵观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主要时间节点,上一次央行发布数字人民币白皮书是在2021年,上一批试点城市公布是2022年12月,即便是应用数据披露,最近的披露数据也只到2024年9月,阶段时间节点正在持续拉长。政策用语也有所变化,从最初的“积极稳步推进”“坚定不移推进”到如今的“稳妥有序推进”“扎实推进”,足以看出,主管机构央行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节奏实则是在循序渐进的放缓中,态度也正在从积极活跃向内收缩,强调以“稳”当头。论及缘由,不外乎是用户使用习惯难以改变、职能协同的关系以及生态推进、治理机制等问题,甚至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首任所长姚前的落马,也或多或少让高层对于数字人民币更为审慎。展现出来的局面是,定位于零售的数字人民币,反而在政企服务、同业机构与跨境方面进展更为迅速。目前来看,相比之后可能出现的稳定币,数字人民币与数码港元的交互显然要更为紧密。
回到主题,稳定币也好,数字人民币也罢,无论是依托何币种迈向何种路径,数字时代下铸币权的大战号角已然吹响,若不提早占据生态位,后续在金融领域终将沦为被动。而香港的这一步棋,既是在非法稳定币交易肆虐下的现实要求,也是在数字货币发展中维护支付主权的必然举措。长远来看,这或许也是香港继续发挥窗口与桥梁角色的战略之一。
在创新与风控中,香港颤颤巍巍的又走了一步,尽管当下仍旧不被看好,但拉长时间线回头,相信这,仍然是历史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