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tt 来源:X,@mattdotfi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在 Lens、Farcaster 和 FriendTech 等项目真正将 SocialFi 推向风口之前,很少有人会认真考虑去构建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或设计机制来奖励内容创作者。然而,这些平台上的激励设计与可持续性问题,恰恰是它们走红乃至衰退的核心所在。
本文将回顾这些早期项目所采用的模型,并分析它们出了哪些问题。在我们本周稍后发布的下一篇文章中,则会聚焦新一代 SocialFi 项目的改进之处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社交与金融之间的界限正日益模糊。在这种背景下,SocialFi(Social + Finance 的融合)旨在彻底改变人们的在线互动方式,并重塑我们数字存在的变现路径。相比于将价值与收益集中在平台手中的 Web2 社交媒体(如 Instagram 和 TikTok),SocialFi 更加注重 Web3 的核心理念:去中心化、内容直接所有权以及表达自由。
在 SocialFi 生态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互动获利。社交声誉和影响力也可以被量化,并作为“社交资本”进行交换。
Lens Protocol 是最早提出 SocialFi 叙事的项目之一,现更名为Lens Chain。它于 2022 年发布,最初部署在 Polygon 上,后来迁移至基于 zkSync 的独立二层网络。Lens 允许用户通过 NFT 拥有自己的社交资料和内容,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替代方案。它的特别之处在于,Lens 还充当了一个「Layer 0」的角色,为其他社交应用(如 Phaver)提供底层内容和所有权支持。
虽然 Lens 初期曾掀起热潮,用户注册的 NFT 账号一度炒至 300 美元以上,并在 2025 年成功上线主网,但它始终难以吸引和留住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来自 FriendTech 和 Farcaster 等平台的竞争,加上令人失望的空投和平台定位模糊,使得 Lens 没能形成真正的网络效应。截至目前,尽管平台已有超过 60 万个账户注册,并仍有少量活跃,但整体热度正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另一个早期且一度非常成功的 SocialFi 项目是 @FriendTech,推出于 2023 年。该平台试图重新定义用户与内容创作者的互动方式。它的做法是通过发行“股份”来为创作者账户的活跃度定价。持有这些股份的用户可以与创作者建立直接联系,而创作者则可以通过股份的买卖获得收入。
然而,FriendTech 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正是其股份定价机制。它没有采用固定价格或经典的 CPMM(常数乘积做市)模型,而是使用了一种二次曲线的绑定机制来决定每份股份的价格。
在项目初期,由于大量加密圈 KOL 在 X(推特)上的参与和未来 FRIEND 代币空投的预期,FriendTech 曾掀起一波热潮。但很快,这一经济模型便开始被质疑为庞氏骗局的变种,因为它高度依赖新用户的持续涌入,而股份市场又极度缺乏流动性。
Vitalik(以太坊创始人)也曾公开批评 FriendTech,称其是一个糟糕的游戏金融,把内容创作中应有的真实价值替换成了纯粹的投机。
随着活跃用户数量不断减少、创作者收入逐渐下滑,FriendTech 最终于 2024 年 9 月关闭,当时平台的日收入已降至仅 71 美元,显然无法维持团队的运营成本。
Farcaster 成立于 2020 年,由前 Coinbase 员工创办,目标是构建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类似于 X(原 Twitter)。该项目在 2024 年 5 月完成了 1.5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 10 亿美元。
确实,Vitalik 在 Farcaster 上不是“隐身”状态,但他的存在也并不特别活跃或具有影响力。与 FriendTech 相比,Farcaster 的发展路径略显不那么令人失望,也许是因为它尚未发放空投。然而,其活跃用户数量和当前收入仍远低于 2024 年的高峰水平。
该平台通过设立每年 5 美元的订阅费用设置了一个门槛,但并未在用户体验上相较传统社交媒体有明显提升。与 FriendTech 的“股份模型”不同,Farcaster 更偏向于发行模因币(如 DEGEN),并推出了名为 “Frames” 的功能帖,允许用户在不离开平台的前提下完成链上操作。
但问题在于,随着像 @SimulacrumAI 等 AI 代理的崛起,这些功能在 X 上也可以轻松实现。同时,Farcaster 的小程序功能(Mini Apps)并未激起用户的兴趣。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用户在现有平台上已经可以完成这些操作时,为什么还要迁移到一个全新的平台?
这些项目的创意都很有趣,但它们的实际执行存在明显问题。它们试图打造出能够与 X、Telegram 和 Discord 等巨头抗衡的新平台,但却未能实现几个关键目标:
无法形成真正的网络效应;
没有设计出可持续的用户增长和平台增长飞轮;
没能让用户愿意“出圈”,因为除了隐性的“空投承诺”之外,平台并没有提供明确的价值主张。